为规范液压钢坝闸门(以下简称 “闸门”)的日常运维、定期检修、故障处置及应急响应流程,明确各阶段运维标准、责任分工与技术要求,确保闸门长期稳定运行,保障水利工程挡水、泄洪、水位调控功能的可靠实现,延长设备使用寿命(设计寿命≥30 年),特制定本手册。
本手册适用于各类河道、水库、灌溉渠、泵站等水利工程中,采用液压驱动、铰支翻转结构的钢坝闸门,涵盖单扇闸门、多扇联动闸门的运维管理,包括设备日常监测、定期维护、故障诊断与修复、应急处置、档案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环节。
- 预防为主:以日常监测为基础,定期维护为核心,提前排查潜在隐患,降低故障发生率。
- 安全 :运维过程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,落实防护措施,避免人身伤害与设备损坏。
- 精准适配:结合闸门运行工况(流量、水位、水质)与环境条件(温度、湿度、泥沙含量),制定差异化运维方案。
- 规范高效:统一运维流程、技术标准与记录格式,提升运维效率与质量。
- 全程追溯:建立完整运维档案,记录设备运行数据、维护记录、故障处理过程,实现全生命周期可追溯。
- 登录控制系统平台,监测核心参数:上游水位(误差≤±2cm)、下游水位、液压系统工作压力(16-25MPa)、坝体当前角度(误差≤±1°)、电机运行状态(电流、电压)。
- 核查数据异常:若水位波动超过 0.5m / 小时、压力偏差超过 ±0.5MPa、坝体沉降量超过 2mm / 小时,立即启动现场核查。
- 查看报警信息:确认无过载、超程、泄漏、传感器故障等报警提示,若有报警,记录报警代码与时间,安排即时处理。
- 坝体结构:检查面板有无变形、划痕、焊缝开裂,坝体与侧墙、基础的贴合状态,无明显缝隙或错位。
- 液压系统:巡查液压泵站、油路管道、液压缸,无油液泄漏(接头、缸体端部无油迹),泵站运行无异常噪音(≤75dB),油温控制在 10-60℃。
- 铰支系统:观察铰支座有无杂物缠绕、锈蚀,转动部位无异常卡顿,防尘罩完好。
- 密封系统:检查门底、侧墙密封件无老化、破损,挡水状态下渗漏量≤0.1L/s?m,无明显水流喷射。
- 控制系统:控制箱指示灯正常(电源灯绿色、运行灯黄色),触摸屏操作响应灵敏,急停按钮完好无损。
- 填写《每日运维记录表》,记录监测数据、巡查情况、异常问题及处理结果。
- 重大异常(如坝体渗漏超标、液压系统泄漏、报警无法消除)立即上报项目负责人,启动应急处置流程。

- 清理坝体迎水面、铰支座周围的漂浮物(树枝、垃圾)、泥沙,避免卡阻或磨损部件。
- 擦拭控制箱、触摸屏、传感器探头,去除灰尘与水汽,确保信号传输稳定。
- 清洁液压泵站油箱外部、油路管道表面,检查管道保温层(若有)完好。
- 手动测试闸门升降:通过就地控制箱操作 “点动升门”“点动降门”,验证动作顺畅,无卡顿,升降速度稳定在 3-8mm/s。
- 切换控制模式:测试就地 / 远程控制切换功能,切换过程无冲击,状态同步正常。
- 安全装置测试:按压急停按钮,验证闸门立即停机,报警信号触发;释放急停按钮后,系统恢复正常。
- 填写《每周运维记录表》,补充清洁保养情况、功能测试结果。
- 整理每日运维记录,归档至设备运维档案。
- 铰支系统:通过注油嘴注入锂基润滑脂,每处注油量 50-100g,注入后手动转动坝体 10°-15°,确保润滑脂均匀分布,摩擦系数≤0.05。
- 液压缸:检查活塞杆表面润滑状态,涂抹专用防锈润滑脂,避免锈蚀与磨损。
- 阀门部件:对换向阀、溢流阀等控制阀门的调节旋钮,涂抹少量润滑脂,确保操作灵活。
- 传感器校准:使用标准仪器校准水位传感器、压力传感器、位移传感器,误差控制在 ±1% 以内,记录校准数据。
- 液压系统检测:监测系统保压性能,关闭泵站后,30 分钟内压力下降≤0.3MPa,否则排查泄漏点。
- 密封性能检测:测量挡水状态下的渗漏量,若超过 0.1L/s?m,检查密封件或调整坝体角度。
- 控制系统线路:检查接线端子紧固无松动,线路绝缘层无老化、破损,防护等级保持 IP65。
- 液压管路:检查管道接头紧固情况,用扳手轻拧验证无松动,软管无鼓包、龟裂,硬管无变形、腐蚀。
- 填写《每月运维记录表》,记录润滑情况、参数校准结果、线路管路检查情况。
- 分析月度运行数据,识别趋势性问题(如压力逐渐升高、渗漏量缓慢增加),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。
排查日常运维未覆盖的潜在隐患,确保设备关键性能指标稳定,延长组件使用寿命。
- 液压系统:
- 检测液压油品质:通过油液检测仪分析粘度、污染度(≤NAS8 级),若指标超标,更换部分液压油(不超过总量的 1/2)。
- 清洗滤油装置:拆卸粗滤器、精滤器滤芯,用煤油清洗后晾干,若滤芯破损则更换。
- 检查蓄能器:监测蓄能器压力,补充氮气至工作压力(21MPa),确保压力缓冲功能正常。
- 机械结构:
- 铰支系统:拆卸防尘罩,检查销轴、轴套磨损情况,配合间隙≤0.1mm,无明显划痕或锈蚀。
- 坝体结构:用超声波测厚仪检测面板厚度,偏差≤10% 设计厚度,检查加强筋焊接处无裂纹。
- 控制系统:
- 校验 PLC 程序:备份控制程序,检查逻辑指令无异常,测试自动工况切换(挡水→泄洪)响应时间≤2s。
- 检查电源模块:测试备用电源续航能力(≥4 小时),确保突发断电时系统正常运行。
- 填写《季度检修记录表》,详细记录检修项目、检测数据、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。
- 对发现的一般隐患(如滤芯污染、销轴轻微锈蚀)立即整改;重大隐患(如面板厚度不足、程序逻辑异常)制定整改计划,限期完成。

全面检测设备各组件性能,更换老化易损件,优化运行参数,确保设备年度运行安全。
- 液压系统深度维护:
- 更换液压油:排空油箱内旧油,清洗油箱内壁(去除油泥、杂质),注入新的 46 号抗磨液压油,油量达到油箱容积的 80%-90%。
- 液压缸检修:拆卸液压缸,检查缸筒内壁(粗糙度 Ra≤0.8μm)、活塞杆表面(无划痕、锈蚀),更换老化的密封圈、导向环。
- 控制阀门校验:拆卸换向阀、溢流阀、节流阀,清洗阀芯与阀座,校验设定参数(溢流阀设定压力 23MPa),确保动作灵敏、密封可靠。
- 机械结构全面检测:
- 坝体防腐处理:对面板、铰支座、加强筋进行除锈补漆,先喷砂除锈(除锈等级 Sa2.5 级),再涂刷环氧富锌底漆(厚度≥80μm)+ 面漆(厚度≥60μm)。
- 铰支系统检修:测量轴套磨损量,超过 0.5mm 则更换,重新装配后注入润滑脂,测试转动灵活性。
- 密封系统更换:更换门底、侧墙密封件(无论是否老化),调整密封压块紧固扭矩(30-50N?m),确保密封贴合。
- 控制系统升级与校准:
- 传感器全面校准:更换使用年限超过 2 年的传感器,对所有传感器进行全量程校准,记录校准报告。
- PLC 与触摸屏维护:清理控制器内部灰尘,升级控制软件至 稳定版本,测试人机交互功能。
- 线路老化检查:更换老化、破损的线路与接头,重新包扎防护,标注线路编号。
- 检修完成后,进行系统调试:测试闸门升降、挡水、泄洪功能,验证压力稳定、位置精准、密封可靠。
- 填写《年度检修记录表》《组件更换清单》,附检测报告、校准证书,归档至运维档案。
- 组织验收,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正常运行。
对设备核心组件进行解体检查与深度维护,修复潜在结构缺陷,恢复设备设计性能。
- 液压系统解体维护:
- 液压泵站大修:拆卸电机、油泵,检查电机轴承磨损情况,更换润滑油;检修油泵转子、定子,测试排量与压力输出,若效率低于 85% 则更换油泵。
- 油路管道更换:更换使用年限超过 3 年的高压软管,检查硬管腐蚀情况,对壁厚减薄超过 10% 的硬管进行更换,重新焊接并打压测试(压力为额定压力的 1.5 倍,保压 30 分钟无泄漏)。
- 蓄能器检修:拆卸蓄能器,检查胶囊无破损、老化,重新充氮气并测试密封性能。
- 机械结构深度检测:
- 坝体结构无损检测:对面板焊缝、加强筋连接焊缝、铰耳焊接处进行超声波探伤,无裂纹、气孔等缺陷,若有缺陷立即补焊修复。
- 铰支座基础检查:检查铰支座锚固螺栓无松动、锈蚀,抗拔力测试≥50kN,基础混凝土无开裂、沉降。
- 坝体变形校正:测量坝体垂直度、水平度,若偏差超过 0.2mm/m,通过千斤顶进行整形校正。
- 控制系统全面升级:
- 更换老化控制器:更换使用年限超过 3 年的 PLC、继电器、电源模块,更新控制程序,优化 PID 调节参数。
- 新增监测功能:若未配备振动传感器、应变传感器,新增安装,提升故障预警能力。
- 远程控制优化:升级无线通信模块(4G/5G),确保远程控制距离≥5km,信号传输稳定。
- 大修完成后,进行 72 小时连续试运行,模拟平水期、汛期、枯水期工况,监测各项性能指标(水位控制精度、压力稳定性、同步精度)。
- 填写《三年大修报告》,包含大修方案、检修记录、检测数据、试运行报告、验收结论。
- 经第三方检测机构(若有)验收合格后,正式恢复运行。
评估设备全生命周期运行状态,识别结构疲劳、性能衰减等长期问题,制定后续运维或更新改造方案。
- 结构力学性能检测:委托专业机构对坝体面板、加强筋、铰支座进行应力测试、疲劳寿命评估,确保满足设计荷载要求。
- 液压系统效率检测:测试液压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(≥85%),评估油泵、液压缸的性能衰减情况。
- 控制系统可靠性检测:进行故障注入测试,验证系统容错能力、应急响应速度,评估控制程序的稳定性。
- 基础工程检测:检查闸墩、基础承台的沉降量(允许沉降量≤5mm)、混凝土强度,无开裂、风化等问题。
- 形成《五年全面检测报告》,明确设备运行状态等级(良好、一般、需改造)。
- 对状态 “一般” 的设备,优化运维方案,增加维护频次;对 “需改造” 的设备,制定更新改造计划(如更换核心组件、升级系统)。
- Ⅰ 级应急(重大紧急):洪水暴涨、坝体严重渗漏、液压系统爆裂、结构变形,可能导致漫坝、设备损毁。
- Ⅱ 级应急(一般紧急):闸门卡阻、密封失效渗漏超标、传感器集体失效,影响正常挡水或泄洪。
- Ⅲ 级应急(轻微紧急):单点泄漏、单个传感器失效、报警信号误触发,不影响核心功能。
- 预警与上报:现场人员立即按下急停按钮,锁定闸门状态,通过电话、应急平台上报项目负责人、水利主管部门,发布预警信息。
- 应急泄洪 / 挡水:若洪水暴涨,启动紧急泄洪流程,通过手动换向阀控制闸门快速回落;若坝体渗漏,启动备用泵补压,锁定闸门,必要时启用下游应急分洪设施。
- 人员疏散:组织现场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,设置警戒范围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。
- 现场处置:专业抢修队伍到达后,评估设备损坏情况,制定抢修方案(如临时封堵渗漏、更换破损组件)。
- 恢复与评估:抢修完成后,进行试运行,评估工程安全,经验收合格后恢复正常运行,形成应急处置报告。
- 停机锁定:通过控制系统停机,启动液压锁锁定闸门位置,避免故障扩大。
- 故障排查:按 “先机械后电气、先液压后控制” 的顺序排查故障点,明确原因。
- 应急处置:如闸门卡阻,采用手动油泵辅助升降;如密封失效,临时封堵渗漏处;如传感器集体失效,切换至手动控制模式。
- 修复与测试:故障排除后,测试设备功能,确保无遗留问题,恢复正常运行,记录处置过程。
- 现场处置:运维人员现场排查故障点,立即整改(如紧固泄漏接头、校准传感器、复位报警信号)。
- 功能验证:整改后测试相关功能,确保故障消除,不影响设备运行。
- 记录归档:填写《应急处置记录表》,归档至运维档案,分析故障原因,优化日常运维措施。
- 设备基础档案:设备出厂合格证、说明书、设计图纸、安装记录、验收报告、技术参数表。
- 运维记录档案:每日 / 每周 / 每月运维记录表、季度 / 年度 / 三年 / 五年检修报告、组件更换清单、校准证书。
- 故障与应急档案:故障诊断记录、处置方案、修复报告、应急处置记录表、应急演练记录。
- 其他档案:设备更新改造方案、第三方检测报告、运维人员培训记录、法律法规及标准文件。
- 分类存储:按 “基础档案、运维记录、故障应急、其他档案” 分类,采用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双备份。
- 及时更新:每次运维、检修、故障处置后,24 小时内完成记录归档,电子档案同步更新。
- 保存期限:纸质档案保存至设备报废后 5 年,电子档案 保存。
- 查阅权限:建立档案查阅制度,明确查阅权限,避免档案丢失或泄露。
- 人员资质:运维人员需经专业培训,考核合格后上岗,熟悉设备结构、原理与操作规程。
- 防护装备:现场作业时穿戴安全帽、防滑鞋、防护手套,接触液压油时穿戴耐油手套,避免油液接触皮肤。
- 设备安全:严禁在闸门运行时靠近铰支座、液压缸、坝体边缘,禁止攀爬闸门、闸墩。
- 用电安全:操作控制箱、接线时,确保断电并挂 “禁止合闸” 标识,避免触电。
- 停机泄压:检修前关闭设备电源,释放液压系统压力(压力降至 0MPa),锁定操作手柄,挂警示标识。
- 吊装安全:吊装坝体、液压缸等重物时,选用合格吊具,设专人指挥,避免重物坠落。
- 动火作业:焊接、切割作业时,办理动火许可证,配备灭火器材,清理周围易燃物(如液压油、纸箱)。
- 有限空间作业:进入油箱、闸墩内部等有限空间,需通风换气,检测氧气浓度(19.5%-23.5%),设专人监护。
- 应急防护:应急处置时穿戴救生衣、安全帽、防滑鞋,携带应急照明、通讯设备。
- 操作规范:严格按应急流程操作,禁止盲目手动操作,避免二次事故。
- 现场警戒:设置警戒区域,用警示带、警示牌标识,安排专人值守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。
本手册根据设备运行情况、技术标准更新、法律法规变化,每 2 年修订一次,修订后报相关部门备案。
定期组织运维人员培训,内容包括手册条款、设备操作、故障处置、应急响应,每年培训不少于 2 次,确保人员熟练掌握。
明确项目负责人、运维组长、现场运维人员的岗位职责,落实运维责任,确保手册各项要求执行到位。
记录设备厂家售后服务电话、第三方检测机构联系方式、水利主管部门应急电话、抢修队伍联系方式,便于紧急情况下快速对接。
...